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心中的明灯需要智者来点亮
投稿日期:2016-08-15 09:35:08   投稿人:热河土人   稿件来源:自创   浏览量:
 
            心中的明灯需要智者来点亮
 
              ——听李少白先生讲课有感
  
 
        上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初,中国文学艺术界有些人提出:多写反映社会中间人物的作品,因为他们是大多数。这种主张很快就遭到批判。在以阶级斗阵为纲的时期,违反“高、大、全”模式,注定行不通。我在上大学的时期,正赶上批“中间人无论”,文科的学生自然要参与其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文化大革命前和文化大革命中,思想战线上非左即右,不是革命就是反革命,不是东风就是西风,不是白即是黑的极端思维模式统领了一切领域。几十年的教育结果,让我们在后来的半生中遇到诸多复杂的现象而无法解释,只好采取回避、躲开。
 
    在摄影的理论中,有一些概念式的语汇也陷于类似的绝对化困惑中。例如“纪实”与“艺术”的分类,“内容”与“形式”的认识,“唯美”与“社会”,等等。
 
    笔者在评析一些摄影作品的时候,我主张风光可以唯美,但更主张风光中蕴含着人文的元素。即使纪实片也要讲究艺术性。有时会遇到这样的作品:画面很美,但是,没有故事情节,也缺乏社会哲理,但是画面确实很美。想抓到一句话,或者一个词,准确、明晰地用在评语中而不可得。举棋不定,左右难分的犹疑之中。这就暴露了我学力肤浅,知识稀缺,修为不足的弱点。可惜年已朽,难得有离家求学的可能。
 
   但是“学不可以已”的古训一直在心,对送到家门口的课堂极为珍惜。8月13日,李少白先生的讲课,再一次如醍醐灌顶,让我眼界大开,愚钝大悟。
 
    李老师有很多名言,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不是所有的好作品都具有思想性”。这句话让我茅塞顿开,恰如朱熹的读书有感诗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些不好解释的现象,一下子澄清了。
 
    摄影是一种造型艺术,造型艺术应该反映社会现实,但是,百花齐放,也允许超越社会的风花雪月。我们评定一个艺术家,固然要看其为谁说话,为谁服务.要看其比较长的人生线段。但是,有的时候在某个节点上,一幅作品,一组作品的表现上,不一定有清晰的社会属性或者是白与黑,公与私,进步与  黑暗的明显分界。
 
    这就是辩证,就是客观,就是中庸,就是情与理的公义。
    感谢少白先生的点悟!
 
 
 
                                      热河土人 2016.8.15
 
分享到:
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