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赵羡藻摄影艺术展中国美术馆开幕
日期:2016-05-23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浏览量:
《雪岸闻香》赵羡藻摄影艺术展中国美术馆开幕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展览时间:2016年5月13日至5月25日12:00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馆
  展览场地:2、6号展厅

 
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雪岸闻香——赵羡藻摄影艺术展” 于2016年5月13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该展是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之一,以山水清音、形式探索以及昔我故乡三部分,展出赵羡藻先生的作品155件,全方位呈现艺术家的摄影历程、探索与成就。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展览前言中写道:“在赵羡藻先生的作品中,更多的是展现东方神韵,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文人情怀即是赵羡藻的个性表达。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世界是天、地、人三方面的和谐统一,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此外,在赵羡藻先生众多的摄影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所拍摄的香港摄影作品引人注目。在纪实摄影内容和视觉文献方面的稀缺使这批影像显得弥足珍贵。由于有赵羡藻先生的这批影像纪录,今人才得以一窥繁华都市香港的旧模样。赵羡藻先生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人,通过这批珍贵影像也反应出他对故土的深情和从未遗失过的华夏之心。”

  美籍华人赵羡藻先生生于广东台山,1950年在摄影方面初露头角。1985至1998年间他在美国的多个画廊和博物馆举办个人影展,其作品分别被美国4家博物馆所收藏。是二十世纪中后期在西方主流艺术圈传达中国传统美学的坚持者。赵羡藻先生是陈复礼、简庆福等著名华人摄影师的同代人,其摄影作品深受美国风景摄影师安瑟·亚当斯的影响,他在作品中呈现出的东方韵味则展现了与亚当斯完全不同的艺术理念。赵羡藻先生的摄影作品以朴实无华的镜头语言、富有诗意的画面氛围以及凝固了时空的悠远意境,在兼具了亚当斯式的浑厚典雅的同时,更带有浓厚的东方哲学色彩。他是踏入美国主流摄影圈的东方摄影师之一,是在同时代华人摄影师中走在时代前列的人。  此次展览将突出展示赵羡藻先生在黑白摄影领域的艺术成就。步入中国美术馆2号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水清音”部分,即赵羡藻先生以风景为主要表现对象的摄影作品。赵羡藻寄情于山水逾半个世纪,是一位最早脱离沙龙风格风景摄影的华人摄影师之一。他的风景题材的摄影作品不仅具有画意摄影的审美特征,从中可以看到他镜头中的自然风景,更能体悟到他心中的风景以及中国老一代海外华人摄影师融汇中西的探索身影。古人云:“学贵有法,用贵无法;无法之法,乃为至法。”赵羡藻虽然常常忘情于山水,但他并没有简单地追寻和模仿某个摄影大师的风格,或将自己局限于风光之中。2号厅还陈列了部分赵羡藻先生“形式探索”部分的作品。这组形式感极强的作品,留下了他对摄影艺术上下求索的足迹。故土情深,与这些审美意味强烈的作品不同,6号厅的作品以“昔我故乡”为主题,集中展示了赵羡藻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香港为题材所拍摄的一批摄影作品。面对这些栩栩如生的图像,回味铜锣湾、旺角、中环等早已成为繁华商业区的熟悉地名,难免给人以穿越时空的感觉。

  此次展览中,赵羡藻先生将自己以风景、香港为题材创作的摄影作品100件,悉数捐赠给中国美术馆,由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赵羡藻先生的作品兼有东西方摄影文化的色彩,不仅独具个人艺术风格,而且是研究东西方摄影文化差异、交融和影响的重要素材。此次捐赠的艺术作品,丰富了中国美术馆摄影艺术收藏,在未来的日子里,可供更多的观众及摄影爱好者研究、赏鉴。

  吴为山馆长对赵羡藻先生的捐赠表示感谢,他表示,中国美术馆作为公共文化资产的保存地和文化传播机构,我们愿不负重托,承担起将捐赠者的奉献精神及将艺术家的创作发扬光大之职责。也期许能够为公众展现摄影这门艺术多面性的同时架构起一座通往美学殿堂的桥梁。

  中国美术馆一直以来致力于推介优秀的摄影展览,连续几年的摄影展受到了国内外业界的广泛关注。这些展览和活动不仅使专业人士受益,更拉近了摄影与大众的距离。展览开幕当天召开了“赵羡藻摄影艺术研讨会”。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16年5月25日,呈现于中国美术馆一层2、6号展厅。

 
---------------------------------------------------------------------------------------------------------------------------
 
前  言

  1839年,法国和英国先后向世界公布了能够固定光学成像的化学方法。很快,这一西方现代科技的产物传入中国。19世纪的中国人把摄影术看做一种外来的绘画工具。上世纪初,以开明士绅、儒商为主,一批中国最早的业余摄影师开始尝试有别于商业照相馆的传统人像拍摄,从中国传统水墨画的艺术语言中获取新的题材和创作灵感。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种创作理念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的摄影社团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山水成为“美术摄影”最重要的题材,也是当时中国摄影师参加国际艺术摄影竞赛时被认为最具有中国代表性的题材。

  美籍华人赵羡藻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后期在西方主流艺术圈传达中国传统美学的坚持者。1948年还在广州上初中的赵羡藻从堂兄那借来了一部120相机拍下了一张捕鱼的照片,照片拿到浮图影室去冲洗,被当时影室的主持人,中国著名的摄影家伍千里看中,将照片放大到11×14英寸放到橱窗里展览。这张照片的展览开启了赵羡藻先生的摄影人生。赵羡藻是陈复礼、简庆福的同代人,但与活跃在香港的摄影师不同,他的摄影创作吸取了美国风景摄影师安瑟·亚当斯的技术技巧,用之于传统东方美学表达。赵先生的摄影作品以朴实无华的镜头语言、富有诗意的画面氛围以及凝固了时空的悠远意境,在兼具了亚当斯式的浑厚典雅的同时,更带有浓厚的东方哲学色彩。他是踏入美国主流摄影圈的东方摄影师之一,是在同时代华人摄影师中走在时代前列的人。当然,身处异乡的他也可能是那个时代最孤独的华人摄影家。

  “冰池照影何须月,雪岸闻香不见花。”这是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戴复古咏梅诗中的两句,意在以梅花来赞誉那些深居简出,不求闻达之贤人隐士。用“雪岸闻香”来诠释赵羡藻先生的创作历程再适合不过了。

  20世纪80年代初,当彩色摄影风潮席卷中国大陆和海外华人摄影群体的时候,赵羡藻先生没有追随流行风尚,而是坚持了黑白摄影,不断在写实与抽象风景间探索,将自己黑白创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林语堂在谈及艺术的时候曾说“在艺术作品中,最富有意义的部分即是技巧以外的个性”。在赵羡藻先生的作品中,更多的是展现东方神韵,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深蕴于赵羡藻艺术生命的文化基因,也是形成他个性特征的理论基础。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世界是天、地、人的和谐统一,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在处理景深、前景和背景的关系、地平线和水平线的位置上,赵羡藻的风景作品时常令观者难以判断他所处的拍摄位置。作品所强调的往往不是拍摄对象本身,而是摄影师的主观感受。借用亚当斯的区域曝光法,赵羡藻镜头中的景物不是凸显在天地间,而是交融在水天中。摄影师的个人情怀通过这种交融而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这种忠于内心情感表达的摄影作品也越来越多受到专业机构的认可。1985至1998年,他在埃迪生美国艺术画廊、碧泼台博物馆、海员博物馆、西雅图博物馆等地举办个人展览,他的作品被这些机构永久收藏。

  人的生存活动与自然环境及其人自身的创造、建构的生存环境紧密相连。人类的活动则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在赵羡藻先生众多的摄影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所拍摄的香港摄影作品引人注目。如今的香港是全球高度繁荣的国际大都会之一,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等3大区域组成,总人口约726.4万人,人口密度居全世界第三。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香港本土摄影师鲜少记录本地人的日常生活。迎着朝阳出海的渔民、天真烂漫的孩童、早已不复存在的旧时行当、阳光洒落的青石板街头……这些不再重现的昔日影像在赵羡藻先生的镜头下不仅成为历史的印记也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永恒。在纪实摄影内容和视觉文献方面的稀缺使这批影像显得弥足珍贵。由于有赵羡藻先生的这批影像纪录,今人才得以一窥繁华都市香港的旧模样。赵羡藻先生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人,通过这批珍贵影像也反应出他对故土的深情和从未遗失过的华夏之心。

  值此展览之际,赵羡藻先生将自己以风景、香港为题材创作的摄影作品及珍藏多年的国际知名摄影家的作品一并捐赠给中国美术馆,由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对此捐赠之举,我们深怀谢意。赵羡藻先生的作品兼有东西方摄影文化的色彩,不仅独具个人艺术风格,而且是研究东西方摄影文化差异、交融和影响的重要素材。因此,赵羡藻先生创作的摄影作品及其收藏的国际摄影作品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此次捐赠的艺术作品,丰富了中国美术馆摄影艺术收藏,在未来的日子里,可供更多的观众及摄影爱好者研究、赏鉴。中国美术馆作为公共文化资产的保存地和文化传播机构,我们愿不负重托,承担起将捐赠者的奉献精神及将艺术家的创作发扬光大之职责。也期许能够为公众展现摄影这门艺术多面性的同时架构起一座通往美学殿堂的桥梁。

  祝展览获得圆满成功!

分享到:
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