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绝美中国摄影40年
日期:2020-08-1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浏览量:

绝美中国摄影40年

 

字号
 
提到摄影,我们总认为总是得端着长枪短炮穿街走巷的那些马甲大爷们才是玩摄影的。
 
但是iphone却打破了这个固有印象,不是只有相机才叫摄影,只要有一颗发现美的心,一个小手机也能成为超越单反的存在。
 
前不久苹果官方公布了2020年iphone摄影大赛的获奖名单,来和小印一起来看看这些惊艳的照片吧~
 
1
 
生活就是一门摄影的艺术
 
今年iphone的摄影比赛的作品,可以说是各类摄影技巧大师云集,不论是构图还是光影,亦或是调色,观看完整个作品集大家总会get到一两个简单的摄影技巧。
 
其实近几年iphone的摄影大赛已经有越来越多专业人士参与,整个作品的工匠气息特别浓厚,但是对于生活的记录总感觉有些局限于浮华,虽然是生活中的场景,却很难让人有共鸣感。
 
当然不是说工匠气息不好,而是我们应该反思手机摄影大赛最基本的目的,是为了证明“手机可以代替单反”还是“手机足以胜任日常生活摄影需求”。
 
总冠军年度摄影师
 
Dimpy Bhalotia(英国) | iPhone X
 
年度第一名
 
Artyom Baryshau(白俄罗斯) | iPhone 6
 
年度第二名
 
Geli Zhao(中国)| iPhone XS Max
 
年度第三名
 
Saif Hussain(伊朗) | iPhone X
 
建筑类第一名
 
Haiyin Lin(中国)| iPhone X
 
抽象类第一名
 
Tu Odnu(中国)| iPhone 7 Plus
 
动物类第一名
 
Xiaojun Zhang(中国)| iPhone X
 
儿童类第一名
 
Ekaterina Varzar(美国) | iPhone 6
 
花卉类第一名
 
Peiquan Li(中国)| iPhone 8 Plus
 
风景类第一名
 
Dan Liu(中国)| iPhone XS Max
 
生活方式类第一名
 
Audrey Blake(美国) | iPhone X
 
自然类第一名
 
Lisi Li(中国)| iPhone 7 Plus
 
新闻事件类第一名
 
Fernando Merlo(西班牙) | iPhone X
 
其他第一名
 
Danielle Moir(美国) | iPhone 6
 
全景类第一名
 
Bojan Pacadziev (法国)| iPhone 8
 
人物类第一名
 
Omar Lucas(秘鲁) | iPhone 4
 
肖像类第一名
 
Mona Jumaan (巴林)| iPhone XR
 
系列类第一名
 
Dan Liu(中国)| iPhone 11 Pro Max
 
静物类第一名
 
Joao Cabaco(葡萄牙) | iPhone XR
 
日落类第一名
 
Leo Chan(中国香港)| iPhone 11 Pro
 
旅行类第一名
 
Kristian Cruz(美国) | iPhone X
 
树木类第一名
 
Glenn Homann(澳大利亚) | iPhone 11 Pro
 
其实看到这些照片的获奖名单中有那么多中国的获奖者,小印还是挺惊讶的,说明中国的摄影作品在国际上也是能够拿得出手的了。
 
那么提起中国当代摄影,你首先会想到什么呢?
 
是凹着夸张造型的时尚大片,还是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艺术摄影?
 
李世雄《灿烂的宁静》
 
可能不少人对「中国当代摄影」这个概念还不甚了解。
 
的确,摄影在19世纪中期才被发明出来,自出生之日就在传统艺术的鄙视链底端挣扎着。而中国摄影作为一门单独的艺术门类,更是要等到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才被逐渐重视。
 
在中国摄影这四十多年的发展中,一代代中国艺术家不断犯错,创新,探索着摄影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带来艺术表现的可能。
 
今天,小印就带大家梳理一下中国摄影坎坎坷坷的几十年发展,其中的一些实验性影像,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从未过时。
 
2
 
可不要小看,摄影是一门艺术
 
当代摄影第一次引起人们的重视是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那时候,站在人群外沿的摄影师开始举起镜头记录下街头人们的集会活动,携带着集体记忆的瞬间永远地曝光在了底片上。
 
罗小韵《广场悼念活动》
 
王立平《誓》
 
这些照片后来被民间摄影师们系统地编辑成册在社会上传播,引起了广泛的反响,每个人好像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这些图片不仅是对历史时刻的记录,而且凝聚了那个时代每个人的情感,激荡起长久的共鸣。人们开始意识到摄影作为一种记录和表现手法的魅力,摄影热潮席卷而来。
 
王立平《忧国》
 
独立摄影团体就在这种氛围中成形。
 
从1976年的“星期五沙龙”到1979年成立的“四月影会”,这些自发形成的社团把有志于摄影的年轻人联系在了一起。
 
他们开始系统地了解摄影史的信息和材料,并对自己提问:摄影作为一门艺术,它独有的特质是什么?
 
“星期五沙龙”的十渡采风之行记录
 
在1979年举办的“自然·社会·人”摄影首展中,摄影师们回答了这个问题。摄影,并不是政治宣传的利用工具,也不是绘画的劣质替代品。
 
作为一个艺术门类,摄影需要“为艺术而艺术”,镜头的速度感和将瞬间留为永恒的能力已经注定摄影会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蓬勃壮大。
 
“自然·社会·人”展览现场
 
我们可以看到摄影师们敏锐的眼力开始在大街小巷上扫荡,他们捕捉街上突如其来的事物,留下光影变化时微妙的景象。
 
多亏了这些珍贵的图像,现代人才可以一窥几十年前的生活影像,一幕幕定格的瞬间还是如此生动。
 
齐国华《挑个欢实的》
 
廖增益《死水微澜》
 
李英杰《无题》
 
鲁忠民《晨妆》
 
同时,一些摄影师也开始进行先锋的摄影实验。
 
即使这些技巧在我们今天看来会稍显不成熟和刻意,但在那个精神文化大爆炸的时代,任何前卫的试验都是被鼓励的,没有对错。
 
许涿《我爱你》
 
许涿《SOS救命》
 
金伯宏《绿地》
 
3
 
80年代生活全图景,多亏摄影师
 
如果说70年代中期是中国摄影的萌芽,那么从80年代开始当代摄影师就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
 
除了刚刚提到较为早期的两个摄影团体,这时还涌现了大量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摄影组织,比如“陕西群体”,上海的“北河盟”,厦门的“五个一”,北京的“裂变群体”,广州的“人人影展”。
 
他们风格多样,极具冒险精神和探索精神,在中国各个地方留下影像的足迹。
 
广州“人人摄影展”合影”
 
厦门“五个一”群体合影
 
那个时候,也正值文学艺术“信息爆炸”时期,之前被禁止的各类西方艺术通过复制和展览在这一时期内被大量介绍入中国。
 
数百种理论著作在短期内得到翻译出版,激起了年轻艺术家们的极大兴趣,使得20世纪初以来的主要西方摄影风格都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得到重现。
 
侯登科《陕西关中》
 
同时,80年代也中国社会急速发展的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被在和世界的接触中被震惊着,被改变着。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一切都是那么的充满活力和生机。
 
安哥《儿童电影院的“超人”海报(“超人”是从美国好莱坞进口的第一部大片)》
 
陆元敏《90年代的上海(组照)》
 
但摄影师们不满足于仅仅记录表面的繁荣,他们也看到了时代动荡的激流下隐藏的不安。那些带有些许畸变的画面,模糊的身影,都在传达着这种不稳定因素的存在。
 
顾铮《1980s之02》
 
顾铮《1980s之05》
 
莫毅《“摇荡的车厢”系列》
 
还记得80年代的火车吗?
 
热闹,没什么秩序,充斥着泡面的味道和人们叫嚷的喧嚣。可这些充满活力的时代都已经一去不复返,只停留在摄影师的画面中,一个个动态的瞬间即使在静态的画面中也要吵闹地像要爆发出来。
 
王福春《火车上的中国人》
 
这不再只是摄影技巧的玩弄了,中国摄影师在迅速成长。
 
在他们的相机中,中国发展的全图景被保留下来,你可以同时感受到那凝固瞬间的历史意义和美学意义,在感慨于历史进程的变迁时也被那充满张力的构图、光影所深深折服。
 
吕楠《一个孩子的葬礼》
 
陈宝生《黄土高坡图》
 
牛国政《“矸石山”系列第9号》
 
牛国政《“矸石山”系列第54号》
 
4
 
摇起实验摄影的大旗
 
在纪实摄影迅猛发展的同时,实验摄影的开启了脚步。
 
90年代之后,实验摄影被更多年轻大胆的摄影家所青睐,一部分人开始脱离现实,而走向了将摄影带入梦境的转向。
 
洪磊《紫禁城的秋天(太和殿东回廊)》
 
你可以看到画面中各种超现实的存在,观念摄影极其流行。
 
中国摄影师的出版物《新摄影》第三期的前言中写道“观念摄影进入中国摄影时,就好像尘封多年的屋子里忽然开启的一扇窗户,我们可以舒服地呼吸,可以获得‘新摄影’的定义”。
 
在这个潮流中,摄影家把概念和话语置于表现智商,通过艺术实验解构现实。
 
蒋志《屉中物01》
 
杨福东《情氏物语之四季青2》
 
施勇《憧憬5》
 
管策《窒息NO.2》
 
用“摄影师”来称呼这些作者已经不够分量,“艺术家”可能更加符合他们作品的内容。
 
它们不再致力于捕捉生活中的瞬间,而是更多地关注艺术表现的方式并努力掌控对作品的观看,导致“人为组构”影像的流行。
 
冯立《男人与鸟》
 
陈哲《身体/伤#005,“可承受的”系列》
 
蔡东东《光环》
 
我们看到中国当代摄影这棵小苗已经开始茁壮生长。照片中艺术家们强烈的风格和情绪感染者我们,完全不输任何一种已经成形的艺术门类。
 
任航《无题》
 
当代摄影发展的四十多年来,中国摄影师已经逐渐沉淀出了属于自己的摄影思考。
 
同时,在国内也出现了新的摄影展示场地、研究中心、商业渠道,摄影进入了新的、机构化的阶段。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2007年成立
 
上海摄影艺术中心,2015年成立
 
当代摄影作品不但在大型双年展、三年展中占有显著地位,而且与大众文化混合,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型摄影节。有关摄影的写作也更为频繁地出现,预示着这一艺术史和艺术批评领域的建立。
 
廖逸君《吻的检查》
 
廖逸君《凹凸》
 
然而在这个时候我们回过头去重新审视一路的发展历程,还是会为前辈们富有才思的不懈努力所打动,多亏有他们。
 
中国当代摄影在崛起,你看到了吗?
 
黄晓亮《一个期待或者新的奇迹No.2》
 
参考资料:巫鸿《中国当代摄影四十年》

分享到:
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