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3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个山村的民俗文化见闻——民俗文化谈之1

[复制链接]
累计在线
120620分钟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6 12:16: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热河土人 于 2016-3-7 06:38 编辑



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一个山村的民俗文化见闻

        本文分三个部分——

    之1 ——  民间花会在农村有着蓬勃的生命力
    之2 ——  浓浓的乡土气息是生命力的源泉
    之3 ——  领导是繁荣民间文化的春雨
  


     民间花会在农村有着蓬勃的生命力
         ——磴上乡三道沟门村的民俗文化观感(一)


      在近二十年间的元宵佳节里,为了拍摄花会我到过一些农村,并且写过几篇报道农村民俗文化现象的文章,例如,丰宁县凤山镇,双峰寺镇的店子村,隆化县城,承德县的三沟村等。
      在这些采访中,我深深的感到“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摘自习近平讲话)花会是民俗文化的集中体现,在农村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是团结、教育农民的非常好的形式。


      今年,我来到了承德县磴上乡三道沟门村。


      这是一个距离县城比较遥远的山村,没有污染的天空,显得格外的蓝,清新的空气中似乎漂浮着初春开化的土地上特有的气息。
      汽车在村中央的街道穿过,街道两边摆满了五光十色的摊位,各种农家常用的商品琳琳总总,十分丰富。一个村子,有这样的繁华景象让人意想不到。


     村党支部的刘书记把我们热情地迎进村部办公室,我迫不及待的跟他打听村子里的花会情况。因为表演马上要开始了,他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也需要用相机拍摄,只能断断续续的通过不同人的对话记录下一些信息。



      

    这个村子有168户,642口人。花会表演有40多年的历程。参加花会表演的人最多是达240多人,几乎占全部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4岁。有的是老少三代,如蔡玉国,全家上阵。会首段景民,已经70多岁,从年轻时就表演二鬼摔跤。     这个村子的花会表演形式丰富多样,多达有十多种,而且有的形式是承德地域唯一。


      

  抬哥是这个村子独有的特色表演项目。      




      

  这几位为老农民是热情的讲述者。


         
  清早六点多,人们便起来忙着化妆。


   
  这三位小姑娘有的14岁,有的10岁,已经具有多次表演的经验。
   


     
  观者如堵

   


        
城里慕名而来人也不少


      
  村民们大合影





(未完,请继续阅读之2)

           2015.3.5   上午




来源: 一个山村的民俗文化见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在线
30540分钟
推荐
发表于 2015-3-10 10:47: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热河土人 于 2016-3-7 06:36 编辑

欣赏老师好拍摄,图文并茂,身临其境。农民的生活富裕了,乡村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农民过上了好日子,年味更浓。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在线
120620分钟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3-7 06:26: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热河土人 于 2016-3-7 06:36 编辑

这是2015年的文章。
每次到农村采风,不仅要用照相机,还要用笔。目的是把民间民俗文化的信息,记录下来,成为宝贵的历史留存。

   写文章需要调查,要和很多人谈话,谈话过程,加深了对农村、农民的了解,也增加了感情。每到有演出的时候,村主任会主动打电话告诉我。



磴上乡三道沟门村的民俗文化观感


         
之2 ——  浓浓的乡土气息是生命力的源泉


     在写这段文字的时候,我想确定一下“乡土气息”这个词汇的含义,但是所有的词典里没有准确的解释。

     那么,我使用这个语汇,对它的理解是这样的:
    “乡”,即农村,“乡土”,即农村的土地。这块土地上洋溢着的气息。什么样的气息呢?那就是单纯、朴素、清新、天然,还有原始因素的留存。文艺的乡土气息,是指文艺外在的形式、神采和内蕴的思想、力量,具有地方农村的这些气息。它包含着黄土地、房舍、树木、田垅、草垛、碾盘、牛羊、小路;还有千百年流传的生活习惯、民风民俗、宗教情结;……更主要的是农民们的朴素、朴实、真诚、热情、善良等等美丽的自然与人文环境。


      应该说,每个村庄都有着地域性所特有的乡土气息。但是多年来的城镇化建设,由于文化认识的原因,许多乡土气息被减化,弱化,甚至消灭。

      记得十几年前的元宵节,我到丰宁县凤山镇,在和县文化局、镇长交谈的时候,我提过这样的建议:保留凤山镇古旧的街巷、房屋,保留大戏楼周围的环境,包括黄土地。那些领导都点头表示赞同。但是多年过去,领导人换了,观点换了,环境自然也变了。
      再比如承德近郊的崔梨树沟,从二十年前始,我几乎年年都到这里,目睹了那些草房怎样的逐渐较少,一直到消失。那些草房旁边的碾盘、磨盘、拴着的驴马,现在很难见到了。生活在提高,生活条件要改变,毋庸置疑,但是,作为乡村旅游的重点村,如何保留乡土气息,我们缺少科学论证和科学规划。在崔梨树沟村办公室的墙上挂着某规划部门帮助设计的新村建设规划图,上面画着的全部是现代化的小洋房,农村味道全无,这就是城乡一体化了!

      今年,我在磴上乡三道沟门村,最让我兴奋的是,感受到了浓浓的乡土气息。大家看这些图片:



      




   


  走在乡间的黄土地上


   


拜庙仪式


   




   




   





   




  (未完,请继续阅读之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在线
120620分钟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3-7 06:32: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热河土人 于 2016-3-7 06:39 编辑

   一个山村的民俗文化见闻

      之3 —  领导是繁荣民间文化的春雨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在振兴中华,实现强国之梦的伟大时代,很多当和政府的领导人充分认识到文化的作用。承德县磴上乡三道沟门村的民俗文化再一次从一个基层农村的角度印证了这一点。
    民俗文化是土生土长的,但是需要有人领导,需要经费开销,群众要动员,要组织,要克服很多困难。每一个县有二十来个乡镇,每个乡镇有二十几个村子,并不是每个县镇、每个村子都有这样规模的花会表演。这与基层的领导有直接关系。

      


   右面的这位是有着20多年村党支部书记工作经历的吴思忠,今年已经69岁,他就是花会表演的热情支持者。今天他又抡起了鼓槌。

      


  这位领头者,就是现任的村党支部书记刘志华。虽然是头一次见面,但是有一见如故的感觉。我提出要走进农民家中采访,他立即亲自领着我穿过整个村子。

      

   

   三道沟门存的花会在远近出了名,元宵节又正逢当地的集市,乡长特意来到这个村子帮助组织;县文化馆的馆长也带着县里的半专业演员来给村子的花会锦上添花。




            


     
      村民们每年要用集体捐资的办法维持活动需要的经费,没有钱的就交玉米粒。我看到穿戴艳丽,行头华丽的村民们,不无羡慕的说:“你们村的规模层次可不低啊!”听我这样说,村支部书记告诉我,要特别感谢县委宣传部的杨部长,是他对我们村给与了积极支持,几年里给我们村精神上、技术上、物力上的扶持太大了!我们诚心感谢乡政府,感谢县委、县政府!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总结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承德县磴上乡三道沟门村的民俗文化,为其他村庄做出了榜样。目前他们所独有的抬哥项目正在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正在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说到要建设智慧城市,书香社会,再一次表示了中央对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令人鼓舞!
  

  我相信,文化建设在广大的城市、广大的农村开花结果,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015.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在线
120620分钟
5
 楼主| 发表于 2016-3-7 06:35: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热河土人 于 2016-3-7 06:43 编辑


    2016年,我采写了隆化县的旧屯村,报道的题目是《滦河水滋润着的民俗文化》,《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民间艺术——抡花》,回顾拍摄花会的文章《拍摄民俗花会的体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关于承德摄影家网 网站章程 版主职责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 论坛版规

Archiver|小黑屋|

承德摄影家网 - 承德热河摄影家协会 ( 冀ICP备13006155号-2 )冀公网安备 13080202000445号  

GMT+8, 2024-4-28 02:23 , Processed in 0.04598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Design by 承德红璐科技

© 2014-2015 承德摄影家网. 站务联系:0314-5929858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