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6-8-6 10:20: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燕峰 于 2016-8-6 10:21 编辑
2016年8月5日,矗立于辽宁省大连市著名海滨广场——星海广场的标志性建筑“九龙华表”被拆除。华表被拆除的原因公开信息尚没有,可透过网上发布的文章来推断。
2012年12月 莪心依然的博客转载
原文地址:民主与皇权 作者: 唵嘛呢叭
民主满载人性,皇权皆为专制!
1997年。香港回归的这一年,薄市长拆除了耸立在大连人民广场半个世纪,被市民称为“自由与民主”里程碑的历史建筑——抗日战争胜利暨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碑。同时,在星海广场建起了象征皇族权势的“华表”!
大连人民广场位于市区的中心,总面积12. 5万平方米,建成于20世纪的20年代。为大连市最大的广场。日本统治时期将其称为“长者”广场,为原日伪关东厅行政大楼所在地。1953年,大连市政府将它更名为“斯大林”广场。1994年,薄熙来将其改名为“人民广场”。
人民广场的建筑群气势宏大。东边为大连市公安局、人大。西侧为市中级人民法院、检察院的大楼。坐北朝南的正中央是大连市人民政府的办公大楼。对于大连人民来说,选择这样一个地方作为大连市的行政、司法机构的所在地是最合适不过的了。既见证岁月沧桑,亦见证历史的变迁。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碑暨“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碑,位于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大楼的对面约300米处。肃穆、庄严,与周围的环境、气氛,浑然一体。碑高30余米,大理石基座占地千余平方米由1064块巨石组成,四周布满精美的汉白玉雕浮图案;上面立有一尊高约6米的,胸挂转盘枪,英姿焕发的苏联红军战士的铜像。碑文用楷体刻着:谨以此纪念在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战场英勇牺牲的苏联红军将士!碑上刻有十个苍劲的大字——苏联红军烈士永垂不朽!为大连光复后,大连政府与市民为纪念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在驱逐日寇、援助中国的战争中牺牲的将士们所建。
这座丰碑具有特殊意义,浮雕中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和故事,不仅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炼,还凝结了大连人民对苏联红军和成千上万牺牲的革命先烈的敬仰。因此,这里是大连人民心目中最美的圣地,也是人们平日观瞻和节假日、重大事件发生时聚会的场所。
1950年。大连的许多热血青年在这里宣誓“保家卫国”,然后奔赴抗美援朝的战场。
1965年。这里举行支援越南人民“抗美援越”的盛大集会。
建国后的每个清明节,少先队员都要来这里奠基、献花;举行庄严的新队员入队仪式。
1992年之前,大连市总工会、各单位、文艺团体,每年的“五一”和“十一”期间都要在这里举办歌咏比赛或文艺演出;演唱传统的歌曲,如、《咱们工人有力量》、《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
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
比铁还硬/比钢还强
向着法西斯蒂开火
让一切不平等的势力消亡
……
歌声激昂回荡,给人予豪情,给人们以力量。
1996年5月。当薄市长宣布根据形势与时代的发展需要,政府将对该纪念碑予以迁移时,引起国内许多人的震惊!
“这是文物啊!……”人们在惊呼,“迁移无疑为拆毁!”但更多的人却陷于深深的回忆与思考中:苏联是个什么样的国家,为什么要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
苏联是个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大牺牲的国家。当本国的卫国战争刚结束时,中国人民仍处在日寇铁蹄的蹂躏之下。如果没有苏联的百万大军出兵东北,如果没有苏联政府的果敢决断,日本鬼子能投降的那么早吗?中国大江南北的百万日军能那么顺利地缴械吗?
中国的一位军事博士统计后说:
在反法西斯的卫国战争中,苏联付出了2700万人死亡的代价。其中军队的阵亡人数超过1000万人,有300余万军队牺牲在国外。伤亡之比则更大,约为4:1;全国的成年男子约有一半死亡或者伤残。至1942年5月9日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起,这个有着1.9亿人口的国家已经很难找到哪一个家庭没有丧失过亲人了!
苏联的卫国战争付出如此巨大的伤亡和伤痛之后,急需重建家园。苏联人民却义无反顾地支援中国。
在中国战场上,苏联红军亦付出了30多万人伤亡的代价;有资料记载,苏军将士仅在攻克大连附近“新金”县一个日军顽抗的据点时,就牺牲了300余人。凭心而论,人家的父母也是父母,人家的儿女也是血肉之躯;凭什么这些牺牲在中国的苏军烈士之英灵,在半个多世纪后的中国不能得到应有的安慰和尊重呢?
究其原因,薄熙来对这座既是艺术品,也是文物的塔碑“睥睨”已久。
薄熙来继金州算命,请“大师”前往星海广场看风水,给友好广场的水晶球发仙气之后(薄传中均有记载);1995年,极度迷信的大连市长就又请台湾大师来人民广场看风水。大师面对广场振振有词:“大连依山傍海,唯此少见的平面高地,高瞻远瞩,实乃龙凤呈祥之地也!只是正南对面的持枪之士甚为凶险!刀枪皆为不祥之物,若将此拿去、方可逢凶化吉!……”薄熙来听信此言。既然斯大林广场改名为“人民广场”,那么广场上就不应该再有外国军队的士兵出现。一位外国士兵整天端着枪伫立在市政府大楼的前方,这让曾经身陷囹圄的大连市长心里很不舒服。尤其是晚上,薄熙来出行远远地望去如同撞见了“钟馗”一般……
这里还有一段插曲。
纪念塔碑拆毁前夕,有一位政协委员直言上书市长:“请薄市长尊重大连人民的感情,不要将该纪念碑拆掉迁移……”薄熙来知道后,冷冷地让人转告这位政协委员,让他再写一篇文章,“大连市人民热烈拥护市长、市政府的决定。”于是,这位政协委员知道大局已定,含泪写下一篇文章:“大连市人民热烈支持拥护薄市长和政府跨时代的决定、举措,将纪念塔碑拆除迁移……”这篇文章被刊登在当年的大连日报上。稿件送达报社那天,在场的人大代表和编辑人员皆为之动容。
纪念塔碑终于迁走(拆毁)了,那位威风凛然的苏联红军战士铜像,也被迁往远在百里之外的旅顺苏军烈士陵园与他的同志们做伴去了。取而代之的是薄市长所应允的,比纪念塔碑更好的,更丰富市民生活的、古罗马式的,实则不伦不类的音乐喷泉广场。
塔碑搬迁的头一周,许多人从外地赶来,人们左右不了大局,只能同大连人一起拍照留念。人们围的里外三层,最后一天,当塔碑已经开始用巨幕蒙上拆除时,许多来晚的人流下了眼泪……
从市民痛楚不解的表情中,许多人可以看出,薄熙来的行为只能使人想起中国老百姓的一句话,“卸磨杀驴”或“忘恩负义!”报载,在拆迁该纪念塔碑之前,薄熙来曾通过外交部和俄罗斯领事馆联系,得到对方的应允和理解。想必人家也是一脸的无奈,国家已经解体,又何况一座纪念碑呢?
这其中,只有经历和了解这段历史的人才会痛彻心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