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热河土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总版主评析 2015——84 一幅令人动情的好作品

[复制链接]
累计在线
120630分钟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2 09: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热河土人 于 2015-12-14 05:58 编辑

总版主评析 2015——84

             嗟我农夫 ——诗经《国风·豳风·七月》


             一幅令人动情的好作品
         ——欣赏心灵舞动的《秋》


           
无EXIF信息

   
     佝偻着腰,衣衫湿透,巍巍地站起,因为费力,不得不以手拄持玉米秸,支撑着瘦弱的躯体。望着应该收获的玉米地,此刻他在想些什么?他准备做些什么? 那须发皆白的苍颜,虽然只露出一点侧面,我们已经清楚地知道老人年岁已高,饱经沧桑。
     一个垂暮的老人!一个正在劳作的老人!

   看到画面第一眼,我便被吸引,眼睛睁大,心在颤动。农民一年的辛苦,到了收的时刻,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有过农村劳作体验的人,能够想象得出。一顶草帽遮挡不了风雨,一件汗衫明显看得到汗湿的痕迹。耄耋的老人,不能坐享颐养之福,还要为春种秋收而辛劳。茫茫的玉米地,寄托着一位老人的温饱的希望。


      今天12月12日,很多人疯狂抢购的日子。此刻是早晨8点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凉了,我顾不得吃饭,一定要把我的感受先说给更多的人听。


    这幅作品无论从哪一角度切入分析,都是难得的佳作!
    多么统一的色彩,多么柔和的色调,多么恰如其处的构图,多么耐看的虚实,多么传神的身姿,多么内蕴丰富的背影,多么沉重的主题,……



      可惜的是作者并没有认识到这幅作品的价值。鱼目混珠,将其混在组照中,以秋天为题发表。

    我想到了朱自清刻画自己父亲的名篇《背影》,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想到了焦波的系列摄影《俺爹俺娘》;想到了刘和刚演唱的歌曲《我的老父亲》;想到了古诗“锄禾日当午,粒粒皆辛苦”,“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白居易的诗句“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田家少闲月,力尽不知热”
      
           立意,主题,思想——摄影人最需要的修炼!缺失这些,好作品会“蒙尘”!
         
   
          农民脱贫问题,养老问题任重道远!

   
          向大家推荐这幅作品。

          如果是我的学生,这幅照片不能感动你,你就别玩儿照相机了!


           

                                      2015.12.12早晨





补说:

    电话与作者了解拍摄的过程,知道了是作者回乡偶遇。画中老汉已经80多岁,与儿子生活在一起,生活还算安逸。不是因为艰难,而是老人秉性勤劳。虽然年事已高,身体很好,不愿坐享其成,坚持劳动不已。看这幅作品,读者可多从赞美劳动人民的品质着想。



                                                                                               土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在线
120630分钟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4 08:5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热河土人 于 2015-12-14 18:47 编辑



再补说:
  
       前文结尾的话,是说给我曾经的学生们。有人质疑是否说得严重了?


      我要补说的是:摄影需要多多关注人民群众,摄影不能回避善恶美丑,。60年前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习近平前年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都明确指出,文艺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摄影人不能一味地回避生活,只钟情于风花雪月,不问国事家事。承德摄影家网也应该大力倡导正能量。

      鲁迅先生的名言:“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中国人有硬骨头,也有软骨头。
       振兴中华,首先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首先是爱国,人人有捍卫国家,捍卫真理,捍卫正义的勇气。        
       12月13日是中国的公祭日。我们不能忘记,八年抗战曾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惊天动地的抗击日寇感人故事。然而,无论淞沪战役中时的“八百壮士”故事多么气壮山河,不管晋察冀大扫荡时的“狼牙山五壮士”事迹多么感天动地,也不论三江大讨伐时的“八女投江”画面多么惊神泣鬼;都改变不了抗战时期伪军人数始终比侵华日军多这一严酷事实。对此,倘不能予以高度警觉和深刻反思,或许就失去了对历史的起码尊重。一部艰苦卓绝的抗战史,客观地讲,倘无美国的那两颗原子弹,以及百万苏联红军出兵东北,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时间无疑就会改写(引自梁石川的文章)。
    “对历史闭上眼睛者看不到未来”。这既是永远的普世格言,也是使人远离自欺的清醒剂。在南京,十几个日本兵押解上万名俘虏去屠杀,中国人麻木不反抗,任人宰割的事件上,不仅使人清晰地看到了秦始皇、汉武帝阉割中华文明所留下的后遗症,而且也让人准确地找到了中华民族曾经屡遭外族侵略的原因所在。“ 这是解放军刘亚洲将军说的话,我很赞成。


          好的摄影作品要歌颂中国人的善良、勤劳、坚韧、拼搏、正直、忠勇、智慧,宽容、团结……
       摄影是求善求美的活动。摄影人必须要有正义感,有嫉恶如仇,无私扬善的勇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在线
120630分钟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4 17:4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热河土人 于 2015-12-14 18:16 编辑
雨晴同城 发表于 2015-12-14 13:32
的品质,思想,道德。之所以我是一个正直的人,才敢在这里与您发表不同的观点,我没有否认这是一副好作品, ...

雨晴同城,您好?

感谢您的直言!
     作为版主,要对一些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赞美,也会有批评建议,可能涉及到构图、立意、题目等诸方面。与作者的创作意图可能不一致,目的都是为了共同提高。一起商讨,决不是把哪个人的意见强加给谁。
     关于对画面的剪裁,我是对一些作品的画面提出过剪裁意见,例如岁月如痕的一幅坝上风光摄影。我不知道是否对您的作品提出过裁剪的意见。检索今天的网页上,把你的两幅照片选入精华版块,完全是赞赏,没有任何剪裁。只是对《钥匙,给你》的题目提出了建议,因为画面上很难看得清楚手里拿的是钥匙,仅供参考,你可以完全置之不理。您认为哪一幅剪裁得不合理,请告诉我。
     我们都是业余爱好者,都是在学习中,每个人的见解不一样,很正常。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见解就是精准的,而且精准的高度是不同的。版主的意见也避免不了是错误的,咱们互相帮助。   
     至于对心灵舞动的这幅作品的评论,有些话只是对我的学生们说的,不敢要求别人。

    欢迎畅所欲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关于承德摄影家网 网站章程 版主职责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 论坛版规

Archiver|小黑屋|

承德摄影家网 - 承德热河摄影家协会 ( 冀ICP备13006155号-2 )冀公网安备 13080202000445号  

GMT+8, 2024-6-17 04:05 , Processed in 0.04936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Design by 承德红璐科技

© 2014-2015 承德摄影家网. 站务联系:0314-5929858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