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摄影家网 - 承德热河摄影家协会

标题: 转帖---吕静波:我的灵感源自百姓《中国摄影报》 [打印本页]

作者: 自然而然    时间: 2016-7-30 23:11
标题: 转帖---吕静波:我的灵感源自百姓《中国摄影报》
本帖最后由 自然而然 于 2016-7-30 23:43 编辑

中国摄影报
蓬莱仙境、海市蜃楼,胶东女儿吕静波带着对家乡的依恋和自豪,带着骨子里的倔强、执着,将摄影定格为毕生的追求。
现担任中国女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的吕静波回顾自己的摄影经历,不无感慨地说,一个好的摄影家不是取决于手中的设备,
而是取决于各方面的修养;在摄影的过程中,不仅要用照相机去拍摄,更需要美好的心灵,需要用思想去观察生活!


中国摄影报是什么样的机缘让您走入摄影世界?

吕静波年轻的时候下乡当知青,一年后,我被推荐去上学,学习摄影,并以此作为我的终身职业。上世纪80年代,我回到山东蓬莱搞专职摄影工作,白天拍照片,晚上进暗房,也因此在专业上得到了锻炼。那时候我用海鸥4A相机,经常坏,接到拍摄中央领导人到蓬莱视察工作的任务时,我就身上挂三个相机,有人说我是“小县城的大记者”。我的作品更多是反映农村、百姓的生活,并借此真正地走进了摄影世界。
村支部会


时代的记忆






作者: 自然而然    时间: 2016-7-30 23:15
本帖最后由 自然而然 于 2016-7-30 23:44 编辑

中国摄影报您在中国女摄影家协会担任驻会副主席、秘书长,您是怎样平衡摄影师和文化管理者这两个关系的?

吕静波我现在做女摄协的驻会工作,拍的片子确实少了,但是在另一方面我的艺术人生开始有了新的追求和梦想。协会成为了我事业上的加油站和充电器,工作的繁忙并没有冲减我对摄影创作的热爱,反而有了一定的提高。记得在1988年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后,我就进入了创作的低迷期,看东西不像过去那么有感觉了,总觉得眼高手低,自己就像被一个枷锁困住了,很难挣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非常苦恼。1998年我到文化部的“文化管理干部学院”学习了两年的文化管理,得到的感悟并不比摄影少,对协会工作有了新的理解。最近我整理了自己之前的作品准备出本书,算是到目前的一个阶段性小总结,之后,我肯定还会继续拍照片,这是我的本职。


交公粮


赶海   在初望村,经常看到孩子在退潮后来赶海,
即丰富了家里的日子,又得到了身心的愉悦。

作者: 自然而然    时间: 2016-7-30 23:23
本帖最后由 自然而然 于 2016-7-31 05:42 编辑

中国摄影报您觉得女性摄影师相对于男性来说,有哪些优势?

吕静波一说起女性,大家首先会想到母爱,女人天生有一种包容、奉献的精神。中国女摄影家协会获得了2015年民政部表彰的优秀社团,是大家同心团结的结果。女摄协成立之初只有300多人,现在全国有6000多名会员,这些女摄影家分布在全国各地,很多是各自行业里的领军人物。关于摄影,女性有自己的优势,比如更容易接近拍摄对象,观察生活更加细腻,等等。我特别喜欢拍摄民俗,喜欢拍妇女和儿童。一个摄影人选择哪个拍摄方向,一看天性,二看兴趣,两者之间有一定关系。我是女人,天然与妇女、儿童亲近,拍摄起来很有感觉。至于民俗,一旦拍摄起来,简直就是一个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新嫁娘




男人出海女人织网


晚年如画



作者: 自然而然    时间: 2016-7-30 23:28
本帖最后由 自然而然 于 2016-7-30 23:45 编辑

中国摄影报您的摄影作品关注更多的是普通民众的精神面貌与时代变迁的生活轨迹,请谈谈您的拍摄原则是什么?您眼中的好照片是什么样子的?

吕静波在我看来,真正的摄影必须来源于百姓、来源于生活。我对好作品的认知,便是好作品必须反映群众的生活,必须要得到百姓的认可。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坚持的工作原则。真正的摄影家不是自己标榜炒作出来的,是要靠历史来见证的。现在国内文化倡导要把艺术带进生活,艺术家要静下心来,走自己的路,拍摄自己的作品,不能一窝蜂地去模仿、追赶别人。根据我的人生经历,我坚持拍摄属于自己的原汁原味的原创之作,普通百姓的生活是我摄影作品的灵感源泉。


嫁妆 (此为1983年在乡村集市抓拍的照片,展示了一位年轻姑娘将采购的“簸箩”顶在头上的场景。)


船上的好日子(此为1985年5月拍摄于大季家镇初旺村的照片。
在船上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渔民,在劳作的闲暇抽口旱烟,



作者: 自然而然    时间: 2016-7-30 23:41
本帖最后由 自然而然 于 2016-7-31 05:40 编辑

承德市女摄影家协会杨丙琴主席:
要求全体女子摄影家协会会员认真学习吕静波副主席,秘书长的访谈录"我的灵感源自百姓",
学习吕静波副主席,秘书长的创作精神,深刻理解其内含,扎根于百姓之中,尽可能多的创作出好作品。

未完待续


作者: 自然而然    时间: 2016-7-31 05:29
本帖最后由 自然而然 于 2016-7-31 05:38 编辑

中国摄影报传统行业和新技术发生的碰撞越来越多,于摄影而言,美图、修图、制图的工具、软件也是花样百出。甚至很多人说,拍摄的好不好,关键看后期修图。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吕静波我还是坚持要保留原汁原味的风格,要接地气。现在修图、制图工具真是做得越来越凶猛,一张图经过过度修改后,完全改变生活的原貌。除了修图外,在拍摄过程中,摆拍也越来越频繁。有一次协会组织采风活动去太阳村,同时也带上了几个孩子们一起参加,孩子们问了一个问题,“拍摄是摆的吗,是装出来的吗?”这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孩子们的单纯、天真,反而讽刺了我们这些故意摆拍出来的所谓艺术。所以,我始终坚持要在保持真实基础上适当微调,但不赞同大规模、甚至过于扭曲原作的修图。在管理层面上,我们有义务去引导年轻的摄影工作者们,让他们逐渐去体会真实的摄影魅力,拍出属于自己风格的作品。


1981年公社  映前放映



作者: 自然而然    时间: 2016-7-31 05:30
本帖最后由 自然而然 于 2016-7-31 05:36 编辑

我之前拍摄过一张照片《当年咱俩骑毛驴》,原照的那辆黑色轿车上面有很多灰土,你想在农村的土路上黑色轿车一开过去,上面肯定会沾满灰土。后来,很多没有见过汽车的村民和老人、孩子围了上去,小孩顺着车体摸过去,上面正好印上了很多小手印。结果有一次在制作展览照片时就给做了PS,把那辆沾满灰土的黑色轿车直接PS成了一辆崭新的黑色轿车,这样的话,所有的意境和阅读信息就都没有了。



当年咱俩骑毛驴

作者: 自然而然    时间: 2016-7-31 05:35
中国摄影报:您在拍摄之前会做拍摄方案吗?拍摄前会做哪些准备?
吕静波:我在拍摄之前,肯定会提前做功课,做一个拍摄预案。但是,当我带着自己的选题真正到了农村后,就会发现,实际情况比事先想象的更丰富,常常能拍到出乎意料的照片。当年我拍摄《新嫁娘》和《大海的贡献》这两张照片就是直接拍摄的,没有做什么提前准备。这些场景都是司空见惯的。所以,想象力这种东西放在摄影中,可以提供更多的偶然性和可能性。




时间背后的人(图中人为著名摄影家吴印咸  摄于1987年)
(文中图片均为吕静波摄影作品)
● 张晓寅 采


作者: 热河土人    时间: 2016-7-31 15:45

不仅是女摄影人,所有的爱好摄影的人都会从中学习到很多可贵的东西!

作者: 自然而然    时间: 2016-7-31 17:53
热河土人 发表于 2016-7-31 15:45
不仅是女摄影人,所有的爱好摄影的人都会从中学习到很多可贵的东西!

谢谢总版给予的支持与指导!
作者: 寒杉杉    时间: 2016-8-1 05:17
转载辛苦,女成功人的经验,男同胞更应努力学习。




欢迎光临 承德摄影家网 - 承德热河摄影家协会 (http://www.99sy.co/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