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摄影家网 - 承德热河摄影家协会

标题: 《蒹葭》秋吟 [打印本页]

作者: 热河土人    时间: 2013-11-25 19:59
标题: 《蒹葭》秋吟
本帖最后由 热河土人 于 2015-10-9 22:56 编辑

    “蒹葭”(jiān jiā)是荻苇、芦苇的合称,皆水边所生。



            

       
                           秋 吟《 蒹 葭 》

               ——兼说“意象”






        
    
       承德人有一个避暑山庄,真是福分!.   本来是塞外蛮荒之地,却天工人造亚似江南水乡。水,这东西很奇特,在大江大海中,狂涛巨浪,摧枯拉朽,惊魂动魄。一旦到了园囿之中,与亭台楼榭为伍,便秀丽妩媚,魅力无限。避暑山庄以山为骨以水为肌 ,山如硬汉,水如仕女。仕女多姿多情,春夏秋冬,柔情万种,顾盼多姿。

   咱不说四季,只说芦荻飞花的的秋冬。自己,或与妻,或与友,漫步于避暑山庄湖畔。迎着微凉的却是荡涤肺腑的秋风,伫立秋天的水岸;俯视澄澈、宁静,似墨玉,若铜镜的湖水,听荻花随风窸窸窣窣的低吟,仰望与秋水一样澄碧的长天。即使我这不太宽广的胸襟也好似扩展了达人侠者的心胸,纳天地之灵气,一扫营营我我的小气,心境廓然明朗舒畅,思接霄汉,意兴湍飞。



           
  
   山庄之美,美不胜收。摄影人大处着眼者多。绘画人则常常留意于细微,描绘那些平常、平凡、平淡的角落。艺术创作形式有一种叫小品,其实小品的形式虽然简单,意象却并不小,关键是人的大脑细胞是否善于碰撞舞蹈。


   你注意到了吗?山庄的芳园居附近水边,垂柳披着浓绿的晚礼服,对着湖水顾影自赏。几种泛黄的树叶,在阳光下闪射着点点金光。湖岸边已经‘扬花密若疏’的芦荻,微微摇动,若一群少女,唧唧复唧唧地诉说着秋思,荻叶有的依然翠绿,有的已经金黄,在斜阳的照射下,碎碎的亮光,好似少女舞蹈裙子上装饰的亮片,一闪一闪的颇有动人之处。


                 


     我在秋水边漫步,喜欢看湖边的芦苇。而且,不知为何,时时想到想到诗经里的《蒹葭》篇,想到“秋水伊人”这首歌。
 

     《诗经·国风·秦风》中有蒹葭诗,原文录此: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jiān jiā):蒹,荻,像芦苇。葭,芦苇。《
  苍苍:茂盛的样子。
  溯洄(sù huí)晞(xī):干。
  湄(mé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指岸边。
  跻(jī):登,上升。
  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
  已:止,这里的意思是“干,变干”。
  涘(sì):水边。
  右:向右拐弯,这里是(道路)弯曲的意思。
    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
  
            

   
     《   蒹葭》是当时秦国的民歌,是一首爱情诗,写在恋爱中一个痴情人的心理和感受,十分真实、曲折、动人。 本诗以“蒹葭”起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清凉景色,诗人如痴如醉之情与秋雾迷离之景浑然合一;营造出一种萧疏清冷、彷徨凄切的意境。此诗在中国文学史上首创了蒹葭悲凄肃杀的意象,成为中国文学的名篇,为后人所师法。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朱熹在《诗集传》注释:“伊人,犹彼人也。”在此处指主人公朝思暮想的意中人。眼前本来是秋景寂寂,秋水漫漫,什么也没有,可由于牵肠挂肚的思念,他似乎遥遥望见意中人就在水的那一边,于是想去追寻她,以期欢聚。“遡洄从之,道阻且长”,主人公沿着河岸向上游走,去寻求意中人的踪迹,但道路上障碍很多,很难走,且又迂曲遥远。“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那就从水路游着去寻找她吗,但不论主人公怎么游,总到不了她的身边,她仿佛就永远在水中央,可望而不可即。
   
     美好的意象,美丽的情景,多么抒情,多么浪漫,多么迷人!



           
   
        诗中通过“溯洄”“溯游”两词的连用,侧面刻画了诗人追求的一往情深与执著、内心的焦急与忧愁。再结合最后的“宛在”,由这种一往情深与执著得到的始终却只是“可望而不可即”,更突出了这种一往情深与执著多带来的无尽的惆怅。
   《蒹葭》诗在造像上虚实相间,富于朦胧美。“伊人”的理解可以千千万万、彼此不同,是为虚也;诗人的追求是实的,感情的惆怅凄切是实的,虚实相间给了本诗巨大的想象空间。
   通过“重章叠句”的运用、押韵、叠词,增加了句式的齐整、音律的优美,使之琅琅上口,收到一咏三叹之效,增加了全诗惆怅凄迷的兴味。



            
  诗经离我们已经两千五百多年,词语和现代语言差距太大,很多人不喜欢读,难以感受到这首诗的生动。但是,琼瑶的言情小说,现代人很如容易接受。《在水一方》电视剧曾感动了无数的人。剧中的插曲也流行到几乎家喻户晓。
    
  歌词是这样的: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却见仿佛依稀,她在水的中央。我愿逆流而上,与她轻言细语。无奈前有险滩,道路曲折无已。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足迹。却见仿佛依稀,她在水中伫立。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这几乎是蒹葭的白话诗,没有改变原诗的思想情感,又通顺又明白。这首歌的曲调婉转,情致悠长,很多人都喜欢唱。


   诗歌,是神奇的。诗言志,诗燃情;美景美情,摄影人你怎能不按动快门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我在理解蒹葭的同时,试着拍了一些图片,寄托对景的赞美,对蒹葭的喜爱,对诗的品味,还有对诗情的感悟。无论是写文,还是摄影,享受艺术带给人的浪漫、联想、希冀、祝愿、温馨和安详,心中洋溢着春光春情。
   
   中国古代文学评论有“兴象万千”之说。意思是通过文字词语营造意象所谓意象,指客观物象经创作主体独特审美活动而创造出来的固化的一种艺术形象,是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意与象的有机融合,是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借助客观物象表示的主观情意。
      
       文学艺术极其注重意象的营造。这种特点在绘画、音乐、戏剧、舞蹈中都被广泛地应用。
       摄影同样重视意象的营造。真正的摄影人,决不是机械的按动快门。当你面对着万千形色的时候,可曾触动头脑里贮存的意识、情感、形象,还有知识、文化,并把这些“细胞”有机的编组为一幅新的图画,或者一首歌、一首诗?



                  


   
   


                                                                                   fan-yang           2013.11.25












作者: 金刚    时间: 2013-11-26 10:32
图文并茂,文佳图美,画如诗,文似画,撩起读者几多感慨!
作者: 摄猎    时间: 2013-11-26 11:14
本帖最后由 摄猎 于 2013-11-26 11:15 编辑

      拜读先生图文,受益匪浅。从古论今,从山庄说开去,使人不禁浮想联翩,尤其是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诠释古诗,更是别开生面。文中详解摄影的“意象的营造”,更使读者增长学识,是难得的好教材,感谢分享。
作者: 侠客行    时间: 2013-11-26 11:37
本帖最后由 热河土人 于 2015-10-9 06:41 编辑

        寄托对景的赞美,对蒹葭的喜爱,对诗的品味。享受艺术带给人的浪漫、联想、希冀、祝愿、温馨和安详,心中洋溢着春光春情。

   图文并茂,文佳图美,画如诗,文似画,撩起读者几多感慨, 读美文,赏美景,更使读者增长学识。




作者: 热河土人    时间: 2015-10-9 06:39
本帖最后由 热河土人 于 2015-10-9 22:33 编辑

重读旧帖有感:
       蒹葭,普通而又普通的植物,集群生长,生命力顽强,春天最先萌发,冬天飞雪中,依然挺立。秋天是形态、色彩最为美丽的时刻。“枫叶荻花”,诗歌之咏,千古传诵。而其乃造纸最好原料,全身皆为有用之才,尤为可贵!


        武烈河中,今年扩植了多片芦苇,令我赞赏!
     


     2015年的10月初又拍下几幅蒹葭的照片:

  正是:
         
         舍却春日花,
         深情寄蒹葭。




     

   

      




   



















作者: 东方欲晓    时间: 2015-10-9 11:40
美丽的城德自然风景,幽深的历史文化,需要向老师这样有文化底蕴的人去展示和开发......
作者: 翰林学士    时间: 2015-10-9 15:07
老师的讲解非常好,我也喜欢芦苇洋洋洒洒的感觉。
作者: 侠客行    时间: 2015-10-9 19:30
《我在理解蒹葭的同时,试着拍了一些图片,寄托对景的赞美,对蒹葭的喜爱,对诗的品味,还有对诗情的感悟。无论是写文,还是摄影,享受艺术带给人的浪漫、联想、希冀、祝愿、温馨和安详,心中洋溢着春光春情。》
   
作者: 老山炮    时间: 2015-10-9 19:47

作者: 快乐影人    时间: 2015-10-9 20:06
  图文并茂,文佳图美,难得的好教材,认真拜读。
作者: 热河土人    时间: 2015-10-9 22:28


   







欢迎光临 承德摄影家网 - 承德热河摄影家协会 (http://www.99sy.co/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