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记忆《情份》
作者 戴长江
人这一生沟沟坎坎伴左右,三起三落是常态,大部分人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好东西让自己津津乐道,难的记忆也无法忘怀。一个个故事串联起真实生活,发生各种各样人和事,让我无法不去追忆曾经的过去。
我生长在普通的工人家庭,父母没有文化。对子女的爱就是吃饱穿暖,语言交流也不多,在哪个年代是普遍的朴实现象。下乡期间,我一周左右定期给家里父母写一封报平安家书,我从来就没收到父母的信,因为他们不会写,为此只能遗憾。我特别羡慕其他知青战友父母与子女信件往来,此生不会有这样福分了。
1975年初海城地震,盘锦是重灾区。家里与我联系不上,万分焦急。10几位同学每天聚集我家等消息,跑火车站接我。地震第三天凌晨1点多,我走出沈阳南站出口时,惊奇发现一大帮同学在接我。我问:你们怎么知道我回来呀?他们说:我们天天来接你。我好感动,说不出话来。这是什么?同学情?朋友情?都不是,我体会到的是浓浓的亲情,这样情份真是一辈子不能忘啊!
作者:戴长江。写于2017年12月12日
群友看到评论说:
老戴,知青记忆《情份》,写的太好了。是的,人的一生都有坎坷,在你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有人安慰,帮助你,并代你帮助你的家人,这真是患难见真情,这么好的兄弟啊!这浓浓的情谊,要铭记在心那。老戴,你这么正直,朴实,善良,又乐于助人,所以大家才愿意互相帮助,传递爱心呀!
又说:
长江今天发表的这篇,知青记忆《情份》,写的真好。她包含纯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那是真真的情,纯纯的爱,朴实无华。值得一生去珍惜、回味、永留心中。
一位老知青的编者认为:
我的知青战友所写的知青记忆《生日》、《过三关》、《饥不择食》及《情份》,这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所写出的插队下乡的经历,这是最真实的插队下乡历史的再现,读起来很让人深思及感慨。
往大了说,共和国的知青史是永恒的。因为知青的历史是用生命来书写的,知青的历史也是用青春来书写的。知青的历史不能说是弯曲的,也不能说是笔直的,这是一段史无前例的特殊历史,是千年万古没有的历史,它不但载入中国的历史史册,也将载入人类历史的史册。
往小了说,让我们珍惜每一名知青的历史吧!知青的历史就是由真实小的故事汇集而成的,戴长江给我们讲的这四个故事就是知青史的一部份,谢谢他给我们讲述了这么好的真实的知青故事,
| 欢迎光临 承德摄影家网 - 承德热河摄影家协会 (http://www.99sy.co/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