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河北省宝坻县8户村民在政府的帮助下,举家迁移到黑龙江省讷河县十三区张蒙古屯安家落户、开垦荒地。图为1950年,河北移民在庭院里吃饭的情形。
解放后,虽然农业生产有较大幅度提高,不过人口多底子薄的现实,还是让人们不得不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1953年春节,天津市汉沽区芦台王德铸(左一)一家人吃团圆饭。吃团圆饭是绝大多数中国家庭的守岁方式。
1953年,国家制订了粮油统购统销的制度,粮票、油票、肉票等票证的出现,让老百姓吃饭都要“定量”。
1984年5月,为解决职工子女吃饭难的问题,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第十二职工食堂六一前开设儿童餐厅,受到职工的赞扬。
生产力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活力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1992年5月11日,坐落在北京王府井大街的香港美食城总店一楼海鲜大厅正式开业。这个高档餐厅拥有150个座位,由来自香港的总厨师掌勺,受过专门培训的餐厅服务员上岗服务。
90年代,全国流行“下馆子”,邀亲朋好友到饭店吃饭,成为一件体面的事情。
1993年5月10日是北京开放粮油价格第一天,朝阳区西石门粮店的店员在登记注销最后一批粮票。北京流通了几十年的粮票油票宣布作废。
实行市场经济后,粮票开始光荣“退休”,它也跟随计划经济时代镌刻进老百姓最深处的记忆里。
2008年8月17日,外国游客在秀水街的西餐厅用餐。
现在,面对饭桌上既丰盛又营养的饭菜,我们也可以回首过去,看看一张小小餐桌,折射出怎样的巨变。
2009年1月2日,几位北京市民在远郊延庆县农户家享用远近闻名的“柳沟村豆腐宴”。元旦期间,这里的农家乐生意异常红火。
不同菜系的餐馆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落地生根,各种风味的西餐厅纷纷涌现,农家饭也走入了城市人的视野,人们吃饭有了更多的选择。
欢迎光临 承德摄影家网 - 承德热河摄影家协会 (http://www.99sy.co/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